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品评
诗意的影像表达——评纪录片《银圆山庄》
□文德芳
发布日期:2024-04-29 06:36
来源:阳泉晚报

  四集纪录片《银圆山庄》,是导演郭东升继《三矿》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大汖》,是郭东升导演的一部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纪录片,其播出后大汖村很快成为打卡热点。《银圆山庄》如《大汖》一样,采用影像多元记录的叙事方式,将镜头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可视性、审美性、独创性融合,让这一古老山庄的形象鲜活了起来。

  4月15日起,纪录片《银圆山庄》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播出,展现了中国传统村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独具魅力、与众不同的生机,揭示了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的深远意义,因此大幅提升了晋东古老的银圆山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体现了纪录片对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如何把纪录影像做成经典的艺术片?导演郭东升谈及最多的就是要让影像叙事作品“留得住,传得开”。仅仅六个字,却表达了他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人民性”。鲜明的“人民性”是他的纪录片的创作底色。他的镜头总聚焦那些远离中心的人民,让他们的影像、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积极向上在时代的洪流中被看见。从而,以影像为人民讲故事,讲人民爱看的故事,讲人民觉得好看的故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纪录片《银圆山庄》以矿区官沟村银圆山庄的保护性开发、修复为主线,以二十四节气的关键节点为故事推进时间线,讲述了官沟村银圆山庄这一古建民居的“前世今生”和人文历史,蕴含着匠人智慧和百姓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与执着坚守。同时,探索山庄文化、红色文化等与乡村振兴如何紧密相连,引领观众触摸银圆山庄三百余年的历史印痕,看今天传统村落的村民在乡村振兴中如何蝶变与新生。

  让影像叙事的表达富有诗意,是纪录片《银圆山庄》的创作者凝视世界的温柔目光。导演围绕银圆山庄的保护性开发、修复等进行影像叙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场景,巧妙穿插山庄的“前世今生”,并展现乡村振兴给传统村落、古老的银圆山庄、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前景。影像叙事中运用意象、哲思、闲笔、音乐等,进行真实、空灵而诗意的表达、转换、腾挪,使作品更有趣味、意蕴,具有新时代新文艺特质的美学观,给观众带来积极向上的审美体验。

  人,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影像呈现时光河流之中,古老的山庄三百余年起起伏伏的命运。一砖一瓦,一个影壁,一段黄米缝墙,一根木柱,一个老柜,一张老照片,都承载着过去的岁月沉浮、悲欢离合。影像始终以人带史,以物喻人,历史与现实穿插叙事,情节转换自如,情景诗意跳脱,灵动而充满审美趣味。

  时代潮涌,征程蝶变。其间,诗意的、直击人心的镜头语言令人物故事形象生动而引人思索。

  鎏金大柜从外面回归山庄便是直击人心的细节之一。当鎏金大柜重新安置回银圆山庄,当光亮照人的柜门吱扭打开的那一瞬间,无疑是为山庄的历史人物、历史文化“招魂”。这样的情景设置,加之解说词“这都是一个念想,以后有机会咱还要去银圆山庄,参观……”这就是百姓对历史的怀念,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山庄人物的怀念。这样的镜头语言及细节,无疑是一种诗意的表达,为影像叙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综观全片,从解说词到画面,从闲笔到音乐,一个个直击人心的场景与细节,赋予了整部纪录片灵动的意象和诗意的表达。

  “五块二斤不卖,都是卖十块钱四斤”,当村民在满树绿叶的杏树上,一个一个地摘着杏,这些镜头语言无疑捕捉到了古老山庄里村民当下生活烟火里的诗意,加上村民风趣哲思的对话,观众看到的何止是烟火气息,更多的是意蕴悠长。

  修复银圆山庄古建筑的工匠范建国要砌学堂院外的黄米缝墙了。镜头却一转,以山水画般的画面讲述北方农村田地里黍子的生长、收割,以及当地祖辈相传的饮食文化黄米枣糕的制作工序,闺女出嫁必定手捧黄米枣糕的民间习俗,这些看似闲笔的镜头语言,却更丰富了纪录片的民俗文化、地域特色,诗意而轻灵地进行纪录片影像叙事的承上启下,能不直击人心吗?

  在影像叙事的建构上,郭东升采用时间线叙事。紧紧围绕古老山庄保护性开发、修复这一主线,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节点作为推进故事的叙事线,本身就充满诗意。镜头主要聚焦古建保护修缮开发中的工匠们,如何“修旧如旧”;官沟村这一传统村落的村民们,如何面对身边的历史文化传承;历史研究者、《娘子关》杂志执行主编郭祯田,如何面对优秀的历史人物,并在历史遗存中进行追寻、回望等,丰富细致地围绕银圆山庄讲述了不同视角、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生活情状。

  纪录片一开始,白雪茫茫、深巷院落、红灯笼,《兰花花》的背景音乐里,随着画外音“2022年,银圆山庄要进行保护性开发了”,古老的建筑群徐徐地出现在观众眼前。那随着春分时节,山庄整修工程的开工,镜头聚焦的是银圆坡上簇簇绽放的梨花,一眼望去便是意犹未尽、美不胜收的诗意。

  春分之后,紧随而至的是谷雨、立夏、小满、芒种……一直到大雪,二十四节气对应银圆山庄、官沟村田地、山庄家户、银圆坡等现实场景、环境状况,随着时间脉络变化而变化。这些场景有除夕过年,烛光中的祭祖、包饺子、贴窗花;春分时节,雪白的梨花满树;芒种时节,杏采满筐;小满时节,山西省送戏下乡活动来到官沟村,夜色里演员唱《打金枝》,以及长长的银圆坡上迎娶新娘的大红花轿;秋分时节,村民谈笑间收割沉甸甸的黍子穗,黍子脱了壳就成了黄澄澄的米,黄褐相间的黄米喜糕,青灰水色的黄米缝……这些影像细节,无疑都是富有张力、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导演以声、光、音乐等综合艺术进行剪辑、建构,将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人文历史、风物景象、风俗习惯等,运用影像故事进行疏密相间的客观再现,在贴近生活的同时解读历史,并与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令观众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